法律咨询热线
188-1886-1521      186-6489-6855

律师介绍
您现在的位置是:一天易法网>以案说法 > 民事

谈未成年人高额消费手机游戏问题

来源:一天易法网  作者:广州刑事律师  时间:2017-08-08

分享到:

2017年是以《王者荣耀》为代表的手游市场爆发式发展的一年,但这些走红游戏火爆的背后也引来了诸如青少年沉迷成瘾、在家长未知情的情况下过度购买手游虚拟商品等众多非议。

 

《信息时报》熊孩子玩游戏 一星期充值3万

 

家住白云区的唐女士向《信息时报》报料称,近日她发现自己13岁的小孩瞒着自己玩手机游戏,仅仅一个星期就往里面充值了3万多元,还将短信通知删除了。

唐女士介绍,她儿子阿威今年13岁,读小学六年级。7月31日晚,阿威拿着妈妈的手机叫了外卖,“当时短信通知显示余额是2万多元,”唐女士觉得有些奇怪,在她印象中银行卡里应该有5万多元存款才对。第二天唐女士前往银行查询,工作人员查了之后表示余额没错,都消费到手机游戏里面去了。唐女士一听懵了,马上拨打了游戏客服电话进行投诉,才得知阿威的QQ账号从4月份开始到现在一共充值了4万多元。唐女士说:“后来他才承认,是登录我手机充值之后再用自己手机玩游戏,还自己删除了短信通知。”目前,经过唐女士的批评教育,阿威也意识到自己做错了,现在她希望游戏公司能够将钱退回来。

游戏公司称,出于保护未成年群体,对于来自家长的相关投诉均会积极配合受理。流程上,一般需要用户提供家长和孩子的身份证明,以及亲子关系等一些必要的基本资料,并会结合游戏账户的后台数据,与家长、孩子详细沟通之后,以此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估,如果推测可信度较高,公司会出于关怀的角度,进行退款处理。

 

律师:家长要证明不知情

 

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刚表示,13岁少年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对于一个星期花了3万多元的消费行为显然超出了孩子的认知和支付能力范畴。“家长也要证明孩子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独立操作消费的,”邓刚说,那孩子的消费行为或被认定为无效民事行为,可以要求游戏公司或收款方进行相互返还。

 

偷拿妈妈手机买手游装备,10天时间刷了爸爸信用卡近5万元

 

 “我们为了方便联系给他手机用,没想到他会刷那么多钱。”近日,家长陈先生反映14岁的儿子小林(化名)拿妻子的手机,偷输自己的信用卡密码,花了近5万元购买手游装备,他希望能联系该游戏公司把钱退还回来。

据家长陈先生介绍,前日下午,他开车到加油站加油时发现,信用卡余额不足,无法支付油费,“我以为我的信用卡被盗刷了!”他称,自己的信用卡额度有5万元,最近并未有大额消费。陈先生回家仔细查看信用卡消费记录,发现从7月19日到7月29日期间,自己通过绑定支付平台的信用卡消费近5万元,账户来自广州的一家网络游戏公司。

陈先生随后询问儿子小林得知,小林在玩一款名为“极品萌仙”的手游,这近5万元的消费全用来购买游戏装备。南都记者从陈先生提供的截图中发现,转到该网络游戏公司账户下有多条交易记录,从30元到648元不等,有时一天有近10笔交易记录,合计达数千元。

小林是如何获取家长手机和信用卡的密码?陈先生解释称,前段时间,小林说要在网上买鞋,自己就将绑定了信用卡的支付宝密码告诉他。小林今年读初三,为方便联系,有时小林的妈妈会将自己的手机拿给他用,这部手机支付平台绑定的信用卡正是陈先生的。信用卡每笔交易金额会以短信形式发至小林妈妈手机上,但这些短信均被小林删除。

陈先生表示,因为小林现在正处于青春期,他会通过合适方式来教育孩子,但让自己发愁的是,“这些花费的钱有几万元,金额比较大”,小林还是未成年人,他希望联系该游戏公司相关人员协商退款,否则会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。

南都记者电话联系该手游所属游戏公司,并无相关工作人员接听。白云心理医院医生陈星表示,这名小孩目前处于初三的阶段,课业压力比较大,如果沉迷于游戏会对学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,建议家长应该寻找恰当的方式与孩子沟通,发现孩子玩游戏的原因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,如果发现沟通比较困难,建议找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。

广东法制盛邦律师邓刚表示,14岁少年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对于花近5万元的消费行为显然超出孩子的认知和支付能力范畴,如果家长有证据能证明孩子是偷偷用家长手机独立操作消费,这笔消费或被认定为无效民事行为。但事实上家长会比较难找到相关的有效证据,建议和游戏公司友好协商,以维护当事人的权益角度要求对方给予退款。

 

来源: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